能源開發是形狀記憶合金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利用形狀記憶合金在加熱和冷卻時的形狀變化的性能,能夠把低品位熱能,如熱排水、地熱、太陽能等直接轉化為機械能而加以利用。根據這一原理,已研制成功多種熱機,加速了熱機的小型化和輕便化。近年來,世界各國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的記憶功能材料主要有形狀記憶、溫度記憶以及色彩記憶等多種,其中以形狀記憶合金材料發展最為迅速。由于形狀記憶合金材料在汽車、機器人、能源開發、醫療器械及家用電器等領域具有優越的性能及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它已成為21世紀重點開發的新材料之一。狀記憶合金是人們最早發現的記憶功能材料。早在20 世紀50 年代初期,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專家在試驗中偶然發現金—鎘合金具有記憶形狀的功能,繼而又發現銦—鉈合金也有類似的記憶效應,但因其造價昂貴而未引起重視。直到1963 年,美國海軍武器研究所在研究鎳—鈦合金性能時又偶然發現該合金具有明顯的形狀記憶效應,同時還具有許多其他金屬所不具備的獨特優點,如優良的超彈性、耐腐蝕性和防振性等,從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并開始對其進行研究。近年來,形狀記憶合金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而嶄露頭角,現已開發出幾十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合金。目前已投入實用的形狀記憶合金主要有鎳—鈦系、銅系和鐵系或(不銹鋼系)三大類。形狀記憶合金的開發1. 鎳—鈦系形狀記憶合金鎳—鈦系合金是形狀記憶合金材料中性能最優越而且用途最廣的一種。鎳—鈦系合...
發布時間:
2017
-
02
-
16
瀏覽次數:318
為了改善和提高鋼的某些性能和使之獲得某些特殊性能而有意在冶煉過程中加入的元素稱為合金元素。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鉻、鎳、鉬、鎢、釩、鈦、鈮、鋯、鈷、硅、錳、鋁、銅、硼及稀土等。磷、硫、氮等在某些情況下也起到合金的作用。(1)Cr 鉻能增加鋼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可提高碳鋼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鋼變脆。含量超過12%時,使鋼有良好的高溫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腐蝕的作用,還增加鋼的熱強性。鉻為不銹鋼耐酸鋼及耐熱鋼的主要合金元素。鉻能提高碳素鋼軋制狀態的強度和硬度,降低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當鉻含量超過15%時,強度和硬度將下降,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則相應地有所提高。含鉻鋼的零件經研磨容易獲得較高的表面加工質量。鉻在調質結構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鋼經淬火回火后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在滲碳鋼中還可以形成含鉻的碳化物,從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含鉻的彈簧鋼在熱處理時不易脫碳。鉻能提高工具鋼的耐磨性、硬度和紅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穩定性。在電熱合金中,鉻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電阻和強度。(2)Ni 鎳在鋼中強化鐵素體并細化珠光體,總的效果是提高強度,對塑性的影響不顯著。一般地講,對不需調質處理而在軋鋼、正火或退火狀態使用的低碳鋼,一定的含鎳量能提高鋼的強度而不顯著降低其韌性。據統計,每增加1%的鎳約可提高強度29.4Pa。隨著鎳含量的增加,鋼的屈服程度比抗拉強度提高的快,因此含鎳鋼的比可較普通碳素鋼...
發布時間:
2017
-
02
-
13
瀏覽次數:168
熱處理生產離不開工裝夾具,但各種類型加熱爐用夾具、料盤、料筐、料架等都要隨同工件一起加熱,有時它所帶走的熱量等于或大于工件的熱量,約占總熱量的18%~29%,這無疑增加了熱處理生產成本。日本統計的各種類型電爐連續運轉時的熱效率如表1所示。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井式爐吊具熱能消耗量最大,箱式爐和輸送帶式爐次之,輸送帶式爐的輸送帶很長,加熱后冷卻又重新入爐加熱,無效熱能損失大。而震底式爐的爐底板一直在爐膛做往復運動,因爐內不使用料盤,故沒有這方面損失。因此,盡可能用震底式爐、輥底式爐和網帶爐代替鏈板爐或鑄鏈爐,免除料盤的熱損失,降低成本。表1 各種類型電爐連續運轉時的熱效率 爐型規格與參數箱式周期爐井式爐輸送帶式爐震底式爐正常處理量/(kg·h-1)160(裝爐量400kg)220(裝爐量400kg)200200電爐功率/kW639011080實際用電/kW·h56627850熱效率(%)39433554爐壁散熱(%)31233736夾具料盤余熱消耗(%)1929180被處理件熱消耗(%)39433554可控氣氛帶走熱量(%)64410其他熱損失(%)514—加熱溫度/℃850850850850全加熱時間/min90904040熱處理用料盤、夾具等耐熱構件與工件一起在爐內加熱,隨工件冷卻后,重...
發布時間:
2017
-
02
-
13
瀏覽次數:1083
、金屬材料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內容就是金屬的強化機制和方法。因為,金屬強度的提升意味著由其制成的構件將更加安全,同時還有利于實現輕量化。傳統上,固溶強化、析出強化、沉淀強化、加工硬化以及細晶強化成為經典的強化機制。相變強化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強化機制,其本身并不新,但是在高溫合金中,因為在高溫服役條件下發生的相變而產生的強化效果較好地提高了高溫合金的抗蠕變性能,這一發現是新的,并且發表在Nature上。之所以本期專門報道這一新機制,其原因是高溫合金服役溫度幾乎達到了材料使用的極限溫度,應該說能想到的強化方法幾乎都用上了。高溫合金的強化研究進展較為緩慢,上一篇文章介紹了采用納米結構的方法提高高溫合金的抗蠕變性能,本篇文章所介紹的研究成果似乎意義更大。下面就為大家附上全文和數據,由于專業差異,難免出現翻譯不準確的地方,如有不妥之處,如真有必要,請自行閱讀原文求解。文章摘要:過去幾十年里,針對高溫合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高鎳基超合金的高溫性能。鎳基高溫合金是噴氣渦輪發動機熱段中使用的一類基本材料,能夠提高發動機效率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這里我們介紹一種新的“相變強化”機制,抵抗鎳基超合金的高溫蠕變變形,在700°C以上的溫度下服役時,高溫合金中特定的合金元素抑制了納米孿晶有害變形模式。通過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超高分辨率結構和成分分析,并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揭示了具有較高濃度的...
發布時間:
2017
-
02
-
13
瀏覽次數: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