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世界3D打印博覽會吸引了全球范圍內的130余家企業參展,其中包括我們上海藍鑄特種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作為國內走在3D打印領域的前沿者,我們雖然只有加入3D打印這個大家庭只有1年的時間,但已經小有成就。
在業內人士看來,距離產業真正爆發或許還需3-5年的時間。已積累一定產業基礎的新區,需要在這一戰略期內,尋找到將“基礎”轉變為“優勢”的路徑,從而站上這一未來千億級產業的“風口”。
一些3D打印企業早期主要從事3D打印的技術服務、產品代理銷售或者是3D掃描等相關業務。最近兩三年,3D打印企業完成換擋,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紛紛亮相。
在業內人士看來,3D打印產業化成果的涌現,一方面得益于行業企業的技術積累和突破,另一方面則緣于產業發展環境的向暖。去年發布的《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是國內3D打印產業重要的“東風”。這份計劃中明確提出,3D打印銷售收入的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30%以上。在崔國起看來,政府的聚焦,讓更多的資本加速進入了3D打印領域。同時,企業對于3D打印的認識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除此之外,技術的創新也成為推進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現在普及型的設備和10年前相比,價格可能下降了90%以上,以前動輒幾十萬元的設備,現在只需要幾千元。”
但3D打印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業內人士普遍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和外界對于3D打印不斷升溫的熱情相比,一些行業企業的業務增長并沒有出現爆發式的態勢。
“雖然普及型的3D打印機的價格在快速下降,但工業級的設備和10年前相比變化并不大。”目前3D打印技術受成本和效率的限制,還只適合小批量訂制化生產,真正在工業領域大規模應用的3D打印技術還不成熟。普通消費者也很難負擔3D打印個性化產品的價格。產業的大發展可能還需要3-5年的培育期。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3D打印產業起步較早,技術水平不低,應該積極借助自身在先進制造業方面的優勢,推動這一新興產業發展。我們上海藍鑄特種合金有限材料有限公司經過技術人員一年多的努力已經成功研制出了針對于3D打印使用的低雜質,低氧化的合金球形粉末,雖然還有很多未攻克的細節問題,但是,我們有信心和相關領域的企業共同合作,一起研究,研制出中國智造的金屬粉末,讓3D打印真正走進大專的生活,而不是在遙不可攀!
目前3D打印技術已經應用到國家航天工程中。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構筑產業聯盟和創新中心,解決產業發展的瓶頸,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青島等城市通過出臺專門規劃、打造專業園區、成立行業協會、舉辦大型展會的方式,實現了3D打印企業的快速聚集。我們3D打印的企業不管是提供材料的還是打印產品的,整個產業鏈都應該在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的基礎上,規劃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路徑。
“政府在發展3D打印產業的過程中應該適度引領產業發展,但不需要包辦,產業發展主要還靠企業自身。”希望在政府、同行以及自身的努力下,我們3D打印企業能迎來新的春天。
?
??????????????????????????????????????????????????????????????????????????????????????????????????????????????? 轉載自中國3D打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