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不少人問南極熊3D打印網:3D打印的中國市場到底怎么樣?下面的這篇報告,會讓你有所啟發。

中國3D打印產業已經發展二十年左右,如今已然成為國內各大企業爭相投資的熱點,在3D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南極熊認為中國3D打印產業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始階段。雖然潛力巨大,但市場規模仍然較小,3d打印企業公司需要在商業模式、產品耗材、與傳統工業結合等多個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探索。在這樣的背景下,把握好產業發展脈博、理性投資也便顯得極為關鍵。
?
中國3D打印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1. 中國3D打印產業發展現狀
1、研發技術
我國已有部分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屬技術發展較快,已基本滿足特種零部件的機械性能要求,有望率先應用于航天、航空裝備制造;生物細胞3D打印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已可以制造立體的模擬生物組織,為我國生物、醫學領域尖端科學研究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
2、競爭力優勢
目前,依托高校成果,對3D打印設備進行產業化運作的公司實體主要有:陜西恒通智能機器(依托西安交通大學)、湖北濱湖機電(依托華中科技大學)。這些公司都已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產業化,部分公司生產的便攜式桌面3d打印機的價格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成功進入歐美市場。
3、3D打印機市場發展迅速
目前,國內的3D打印主要集中在家電及電子消費品、建筑、教育、模具檢測、醫療及牙科正畸、文化創意及文物修復、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領域。前瞻估計,3D打印機在國內企業裝機量在400臺左右。
打印產業市場規模分析
目前,國內的3D打印主要集中在家電及電子消費品、模具檢測、醫療及牙科正畸、文化創意及文物修復、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領域。2012年,中國3D打印機市場規模達到1.61億美元,至2015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達到7.78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69%。

3D打印產業產業化程度分析
目前中國3D打印技術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總體處于新興技術的產業化初級階段,未來3D打印技術最有可能在美國和中國率先大規模產業化。3D打印技術產業發展已經上升為美國的國家戰略。中國雖然至今還沒有出臺國家戰略,但主管部門在積極制定相關產業扶持政策,科技部已經將3D打印技術納入國家863計劃。
中國3D打印處于初級階段的主要表現:

3D打印產業創新能力分析
1、建立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
截止到2014年末,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表示為促進3D打印技術產業化,將首批選擇10個工業城市集中建設3D打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計劃投資2000萬元,地方政府按照1:1配套扶持。3D產業聯盟已經與南京等城市簽署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總部基地和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合作協議。
創新中心的成立將推動我國3D打印技術的迅速發展。創新中心包含3D打印技術的產品展示中心、科普和教育中心、加工和服務中心、研發中心。創新中心起步階段并不主張直接賣產品,而是先做加工服務。待時機成熟后,用戶企業已經全面掌握了3D打印技術,再將產品配套給用戶。
2、3D打印應用領域不斷創新
目前3D打印技術在工藝裝備、材料研究、工程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未來國內3D打印材料創新研究方面將涉足高介電陶瓷等超穎材料,應用領域將主攻航空航天制造、活性器官再造等。
?
2. 中國3D打印產業技術發展現狀
中國3D打印技術發展現狀
目前,3D打印產業主要成形技術主要包括立體光刻、立體光固成型、PVC塑料燙印復膜、熔融擠出成型、三維噴繪打印、數字光處理。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SLA成型技術發展以來到90年代后期,出現了十幾種不同的快速成型技術,除前述幾種外,典型的還有3DP、SDM、SGC等。其中,SLA、LOM、SLS和FDM四種技術,目前仍然是3D打印技術的主流。
中國3D打印熱門技術分析
從我國3D打印熱門技術的專利技術申請分布來看,B29C67/00分布量最多,擁有1163個專利技術;其次是B22F3/115、B22F3/105,分別有241個和134個。
中國3D打印產業專利申請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3D打印技術申請數量主要集中在2014年,占2005-2013年申請數量的59%。專利公開數量同樣主要集中在2014-2015年,占全部公開數量的93%。

3. 中國3D打印產業市場競爭格局
3D打印產業價格分布情況
3D打印機隨用途的不用價位也不同,一般商用打印機價位較高,價位為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國內購物網站上已經可以購買到廉價的3D打印機價格在3000至5000元不等,并配有快速入門指南、相應軟件下載、機器矯正等介紹。隨著3D打印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各種耗材、打印機的價格必將呈現下降趨勢,未來3D打印機完全有可能像傳統打印機一樣,成為每家每戶都買得起、用得上的設備。
3D打印產業企業競爭情況
國內已有的公司和產業平臺,大多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走“產學研”共建的發展模式。如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自1991年期開始3D打印技術的研究,已獲得多項技術專利。北京太爾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殷華激光快速成形與模具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從事多種技術工藝的3D打印設備生產。2011年,公司銷售256臺打印設備,是國內技術商業化較為成功的企業。
3D打印產業應用領域分布
3D打印應用的領域廣泛,3D打印在下游應用行業和具體用途領域的分布反映了這一技術具有的優勢和特點,同時也反映了這一技術的局限和在發展過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前瞻分析認為,3D打印機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包括政府、航天和國防、醫療設備、高科技、教育業以及制造業。目前,應用領域排名前三的是汽車、消費產品和商用機器設備,分別占市場份額的31.7%、18.4%和11.2%。

4. 中國3D打印產業企業競爭格局
3D打印機設備制造商格局
現階段,主流類別的3D打印技術在國內基本都能找到對應的生產企業。部分生產企業是從90年代起,便進入這一領域,有一定的技術和市場積累。
◆ 成立于2009年的杭州銘展網絡科技公司是3D打印機的生產者和代理商。公司是3D Systems部分產品的中國區代理服務商,同時也基于開源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了個人3D打印機系列,目標是批量生產經濟型家用打印機,以方便設計師、工程師、科技人員甚至普通愛好者的使用。
◆ 南京寶巖自動化有限公司則自主研發了3D打印機,既有家用型版本,可打印手機座、茶杯、梳子等生活用品;也有冰柜大小的大型彩色3D打印機,用于打印齒輪、螺帽、零部件等模型,市場售價在1萬-25萬元之間。2012年,該企業計投資600萬元實現3D打印機量產。
3D模型軟件供應商格局
3D 模型設計是3D打印的基礎,而模型設計工具的需求將隨著3D打印技術的推廣而大大增加。目前的3D建模軟件使用復雜、價格昂貴,普通用戶無法承受。因此,價廉物美、使用便捷的建模軟件將會在未來的3D打印市場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總部位于中國臺北的軟硬件及顧問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實威國際則經營3D打印機相關軟件,其產品涉及3D設計軟件、3D產品文件編寫,可以加強客戶建立2D、3D圖檔和動畫的能力。在2012年8月的中國臺北國際模具暨模具制造設備展上,實威國際就展出了3D產品設計Solidworks系列軟件,協助縮短制造業研發時間。
3D打印材料供應商格局
3D打印材料技術的發展直接決定了3D打印機能制造出多少種東西,以及打印出的產品能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制造業的產品。更好的材料質量、與之匹配的打印技術、更便捷的使用方式將是材料制造商的追求目標。
目前3D打印可選用的材料有石膏材料、ABS材料、橡膠、PC材料、金屬等。不同材料價格差異很大。目前使用較多的是ABS等容易被光固化的材料。Shapeways打印的物品已超過一百萬件,意味著目前對于材料的需求已經達到千噸的級別。未來3D打印市場對于打印材料(如ABS)的需求可能會達到每年十萬噸的級別。與目前中國市場月需求量相當。
3D打印機服務商格局
中國3D打印下游服務商有中航重機股份有限公司,南方風機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
?
5.中國3D打印產業發展趨勢與前景
3D打印產業近期發展趨勢
1、3D打印帶來服務和影響模式的創新
3D打印產業鏈涉及到很多環節,包括3D打印機設備制造商、3D模型軟件供應商、3D打印機服務商和3D打印材料的供應商。因此圍繞3D打印的產業鏈會產生很多機會。在3D打印產業鏈里,除了出現大品牌的生產廠商外,也有可能出現基于3D打印提供服務的巨頭。
2、3D打印產業將面臨諸多的挑戰
目前中國3D打印技術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總體處于新興技術的產業化初級階段,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3D打印技術大多還停留在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實驗室內,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二是技術創新體系不健全。創新資源相對分割,標準、試驗檢測、研發等公共服務平臺缺乏,尚未建立起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三是產業政策體系尚未完善。缺乏前瞻性、一致性、系統性的產業政策體系,包括發展規劃和財稅支持政策等。四是行業管理亟待加強;五是教育和培訓制度急需加強。
3D打印產業長期發展趨勢
綜合3D打印產業的技術特點和發展現狀,我們認為未來行業發展存在以下趨勢特點:
1、3D打印個人消費保持高速增長
隨著“個人制造”的興起,在個人消費領域,3D打印行業預計仍會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
2、3D打印金屬材料應用程度不斷加深
在工業消費領域,由于3D打印金屬材料的不斷發展,以及金屬本身在工業制造中的廣泛應用。
3、產業鏈上的專業分工會進一步深化
現階段,主要的3D打印企業一般以材料供應,設備制造和打印服務的綜合形式存在。這是由產業發展初期技術推廣和市場規模的限制所致。
4、國內3D打印市場前景廣闊
國內3D打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尚在起步階段,無論是工業應用,還是個人消費領域都存在廣闊的發展前景。
2. 中國3D打印產業發展前景預測
3D打印產業市場規模預測
2012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為10億元,2014年市場規模達到50億元,《國家增材制造發展推進計劃(2014-2020年)》重點提出至2017年要培育5至10家年產值超過5億元、具有較強研發和應用能力的3D企業,并支持3D打印企業境內外上市。初步預計,2016年我國3D打印市場規模可達到100億元,2021年達到400億元左右,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2%。

3D打印與互聯網的融合前景
3D打印與互聯網融合的提出,就必須先要弄清楚,3D打印在制造業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3D打印在制造業中將會向哪個方向發展。
前瞻認為:以3D打印和大數據為基礎的分布式制造,這種制造模式將徹底打通互聯網也和制造業,給人類帶來深刻的社會變革。
3D打印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前景
基于上文的模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未來的服裝店,將會把顧客的身材數據掃描之后傳輸到云端數據庫,配合設計師的設計方案,以最貼身、最舒服的結果,將產品打印出來。這種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的服裝設計、生產方式,值得各界廣泛關注和思考。
當然,現有的3D打印技術,特別是桌面級的技術,還不能達到無所不能的程度,但同樣也是遵守摩爾定律的,南極熊相信在未來5至10年,3D打印技術將會有巨大的突破。
轉載自增材制造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