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自5月份發布以來,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一些嗅覺敏銳的制造業行業已做出快速反應并付諸行動,3D打印就是一個。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技術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的3D打印已經迎來了高速發展期,技術瓶頸不斷突破,市場空間越來越大。據一份新的市場報告表明,今年中國3D打印機的出貨量會超過美國。雖然3D打印技術的發展讓我們驚嘆,但現實情況是,不少朋友對3D打印的認識還存在著一些過于理想化的認識。那么,3D打印技術經常會陷入哪幾大認識誤區?
3D打印將替代傳統制造業?
作為一項制造技術,3D打印不可能替代傳統制造業。不過,與傳統制造業相比,3D打印有其獨特的比較優勢,體現在個性化、高難度、復雜的技術特性??梢哉f,3D打印是傳統制造業的增益和補充,在傳統制造業流程的前期設計、建模等階段有顯著優勢。
3D打?。哼m用于大批量生產?
對于商業化的大批量生產來說,3D打印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一些設計者想要大批量地打印他們設計的產品進行出售,甚至認為自己只要一個銷售部就可以,剩下的交給3D打印機去完成。
但是,如果你考慮到3D打印所需要的耗材成本以及時間長度,就會得出一個結論:3D打印運用到商業化的大批量生產,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桌面級以及商業級3D打印機在原型開發以及短期生產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如果你計劃用3D打印去進行商業化的大批量生產,成本將會非??捎^,不妨首先考慮傳統制造的成本,與之相比較后再做決定。
3D打印物體:不需要添加支撐?
許多剛剛踏入3D打印這個領域的新手們,常常忘記了重要的一點,就是打印之前要對所打印的物體具備一個全面的了解。
因為3D打印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增材制造的方式完成整個物體的打印。所以我們需要對許多復雜結構的物體添加支撐結構。
3D打印未來:發展前景堪憂?
在過去的30年間,我們見證了3D打印技術的產生以及繁榮。它以一個快速原型制造技術開始,直至今日發展成為一個全球的產業。如果你問3D打印是否代表了未來,那看看我們周圍就知道了。
3D打印技術已經在幾個主要的領域影響了我們的世界。從制造小小的裝飾品,到非常復雜的移動部件,3D打印機因其功能的強大,獲得了大家的普遍關注。
科學家和工程師使用3D打印技術來制造假肢,商人用它來進行新產品原型測試,藝術家使用3D打印機進行雕塑、藝術品制作。
在未來,3D打印能夠改變我們與封閉地區互動的方式。在世界很多地區尋找“小而專”的部件的困難性是必須要正視的問題,但僅僅使用一個3D打印機,重要的機械零部件就可以被及時制造出來,而不需要等待和購買。
同樣,我們在空間探索上也運用3D打印技術,航天員可以使用3D打印技術進行緊急零部件的替換,用于更遙遠距離的航空探測。
工業的增長把這項技術從宇宙空間帶到了普通人的書桌。隨著時間的推移,3D打印終將變成一項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的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