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形容3D打印用于鑄造業帶來的變化,說:“剛才我們看的是‘傻大黑粗’, 現在已是‘窈窕淑女’了”,那么,3D打印在鑄造業到底有哪些神奇作用? 除上述圖中所示的,3D打印還用于鑄造領域金屬模的打印,而LENS近凈型成型技術不斷突破打印尺寸限制,還帶來的多材料打印的材料工藝解決方案應用空間。而當砂模或者熔模打印的尺寸受到打印限制時,還可以采用LOM層壓3D打印技術來打印用于替代木模,在這一點,國際上的汽車廠商就曾通過LOM層壓3D打印技術來打印大型曲軸的“木模”。中國的鑄造業正在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中鑄協預測到2020年鑄造企業將減少至1.5萬家以內,鑄件產量達到5500萬噸,鑄件產值約7000億元的規模。占企業總數量30%的鑄造企業(約4500家)的鑄件產量將會達到鑄件總產量的80%以上。球墨鑄鐵(包含蠕墨鑄鐵)占鑄鐵產量的比例將由2014年的37%提高到42%左右,鋁、鎂等輕合金的鑄件產量將由13%提高至20%左右。到2020年,我國的鑄造綜合能耗將比2015年下降10%,廢砂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年鑄造廢砂再生量達到300萬噸以上。而3D打印在其中將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17
-
01
-
05
瀏覽次數:38
《3D打印世界》訊/ 知名研究與咨詢機構Gartner近期發布了關于3D打印行業的2017年預測,這份預測報告顯示出積極的趨勢:未來幾年,3D打印將在各大應用領域中獲得持續發展與增長。報告預測,到2020年,10%的工業級企業將把3D打印技術整合到他們的制造業當中,30%的醫療植入物和設備將采用3D打印(并且在當地進行)。3D打印將整體產品推出時間壓縮25%,全球75%的制造企業將會把3D打印的工具、夾具等用于生產成品。10%的工業級企業將3D打印納入其制造業Gartner分析指出,在過去十年中,3D打印已經從原本主要用于原型生產的技術轉變為適用于快速制造市場產品、專業設計和小批量生產的一種技術。可以預見,這一技術將繼續迎來發展。直至更加成熟復雜。這份報告還具體引用了一些應用案例作為輔證,例如自動化、協作式的機器人3D打印(西門子的蜘蛛機器人),自動化的臂端工具。集成式的檢測系統,大規模自動化制造,將3D打印與CNC銑削相結合的工廠車間“混合”機器等。“我們認為自動化的3D打印系統將變得更為成熟和復雜。智能自動化系統將取代那些老式的、預編程自動化系統,實現更自動化、智能化的自我監測、調整和校正。” 30%的內部醫療植入物和設備采用3D打印報告中預測,2020年30%的內部醫療植入物和設備將被3D打印,并表示這并不夸張——幾乎每天我們都能看到更多越來越可行的3D打印植入物,...
發布時間:
2017
-
01
-
03
瀏覽次數:41
前言:從食品打印,到生物打印,再到工業打印,3D打印真正的未來在哪里?無疑是金屬打印,而從世界范圍內看金屬打印,無疑技術派系明顯,可謂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大生態圈影響3D打印的小生態圈的起點,3D打印的小生態圈發展又折射出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未來。下面是世界范圍內3D金屬打印機企業矩陣。// EBM電子束熔融技術+ 瑞典Arcam瑞典Arcam AB公司發明了世界首臺利用電子束來熔融金屬粉末,并經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精密鑄造成型機新設備。它能用于加工專為病人量身定做的植入手術所需的人工關節或其它精密部件等。該機器系利用電子束將鈦金屬的粉末在真空中加熱至熔融,并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下精確成型(如制成鈦膝關節、髖關節等等)。由于鈦粉末在真空中熔融并成型,故可避免在空氣中熔融所帶來的氧化缺陷等質量事故。// EBW電子束焊接技術+ 美國SciakySciaky 是一家成立于1939年位于美國芝加哥的專業焊接公司,電子束焊接是他們的專長,Sciaky 的 EBW 技術可制造的最大零件約為 5.8mx1.2mx1.2m,Sciaky 真正的領先之處在于超高打印速度,利用功率高達42千瓦的電子束槍,每小時可打印15-40磅的金屬鈦,而大多數競爭者僅能達到每小時5磅。就目前而言,電子束似乎是一種比激光更適合的金屬3D打印能量源。相較于傳統制造方式,使用 EBW 技術生產 F-35 的襟副翼翼梁除了成本更低外,...
發布時間:
2016
-
12
-
29
瀏覽次數:140
未來,3D打印能否“包打天下”?從事3D打印研發多年的上海藍鑄的葉總并不這么認為。他表示,3D打印不是替代傳統的技術,而是補充傳統制造技術的不足,其發展方向應該是和傳統技術相結合。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受矚目的技術之一,3D打印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速度用“突飛猛進”來形容毫不為過。但需要注意的是,從經濟性和技術角度看,其定位是對現有制造工藝的補充和完善,而不是對傳統制造業的顛覆。同時,3D打印材料性能還不夠穩定,且材料的通用性比較差、成本高企,也制約著3D打印在工業領域應用的進一步發展。目前,中國的3D打印已在航空航天、汽車、生物醫療、文化創意等領域得到了初步應用,但離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工程化應用還有一定距離。與熱鬧的消費級3D打印機相比,工業機的生產與應用要冷清許多。‘高精尖’工業市場畢竟有限,3D打印在其他工業領域的應用還未鋪開。”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表示,中國國內現在90%的3D打印企業是做打印“小玩意”的桌面機,工業3D打印機的競爭尚未真正開始。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知,材料品種少、價格貴、性能低,正是制約工業級3D打印應用的關鍵。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在今年3月出臺的《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中,將著力突破增材制造(即3D打印)專用材料,鼓勵優勢材料生產企業從事增材制造專用材料研發和生產,作為推進計劃的第一步。隨著首個3D打印國家政策...
發布時間:
2016
-
12
-
22
瀏覽次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