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歷來被稱作“具有工業革命意義的制造技術”。盡管被寄予厚望,但其在我國多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未形成大規模可盈利的產業形態,這也導致其發展屢被質疑有“泡沫”。這項被廣為看好的新興技術,至今仍徘徊在“嘗鮮”與穩定盈利之間的“市場峽谷”中。部分技術世界先進上海藍鑄特種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的葉總工程師對3D打印的專利情況進行過研究,據他介紹,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已有部分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屬技術發展較快,已基本滿足特種零部件的機械性能要求。在這方面,西北工業大學的黃衛東團隊采用這類技術直接制造金屬零件,并已成功對航空發動機葉片進行了再制造修復。與此同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領銜的“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讓我國在高性能金屬材料3D打印上,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如今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的航空航天領域。葉總同時表示,我國3D打印領域盡管專利數量多,但是質量較領先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國3D打印領域高被引用頻率的專利明顯較少,而且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條目也相對少一些。”葉總解釋,條目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術的先進性和復雜性,同時也體現了專利的質量。在3D打印領域有10多年攻關經歷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海鷗也表示,缺乏核心技術與人才是制約中國3D打印發展的關鍵因素。清華大學教授顏永年則表示,“金屬3D打印進入航空航天、軍工等高端市場是一個捷徑”,但“肥水不流外人田...
發布時間:
2016
-
12
-
06
瀏覽次數:54
在3D打印行業中,金屬3D打印的勢頭幾乎是無可比擬的。金屬3D打印已經成為3D打印行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部分。金屬3D打印的迅速發展,同樣增加了對于粉末原料的需求。因此,有的行業報告就指出,金屬粉末已成為巨大商機,現在投資的話,必然獲利巨大。報告還指出,Alcoa(美國鋁業公司),一家大型金屬鋁生產商,將利用如今金屬3D打印的好勢頭,大賺一筆。這樣的分析其實也是合乎情理的,原因如下:·現在市面上已經出現了許多功能強大并且價格優惠的金屬3D打印機;·制造業,尤其是航天和自動化工業嘗到了3D打印的甜頭,已開始逐步普及金屬3D打印技術;·金屬3D打印機的銷量不斷上升,生產商也不斷增多;·已經用上金屬3D打印機的公司,必然需要購買金屬粉末原料。原因如此明顯,然而細想開來,背后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金屬粉末的產量并不多。尤其是與正常生產的塊狀金屬相比,它的量更是少的可憐。到底有多少呢?比比就知道了,每年全球約生產83M噸的金屬鋁,具體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一塊邊長310m的正方體鋁塊兒。換句話說,與如此巨大的產量的金屬相比,3D打印用的金屬粉末產量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對于經濟和股市的影響,根本沒法和傳統金屬相提并論。其次,實際生產的金屬3D打印機并沒有那么多。的確,金屬3D打印機的銷量不斷上漲,但這樣的一臺機器售價通常都超過50萬美元。這樣昂貴的價格,購買機...
發布時間:
2016
-
12
-
01
瀏覽次數:61
眾所周知,隨著噴氣技術發展起來的高溫合金,是一類成份最復雜、技術含量很高、對現代航空產生了極大影響的高溫結構材料。如前所述,由于采用現代粉末冶金工藝而發展起來的粉末冶金高溫合金又把該類材料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粉末冶金高溫合金在航空發動機制造,特別是在先進發動機渦輪盤制造方面已牢牢地確立了自己的優勢地位。在這方面,我國技術基礎還很薄弱,已經制約了我國航空噴氣技術的發展。粉末冶金高速鋼是另一個重要進展。例如,核電站熱能主回路控制閥在極為苛刻的條件下工作,需要用高強度、高耐蝕雙相沉淀硬化不銹鋼鍛制。由于體積大,形狀復雜,成份偏析,開裂等原因,用一般鑄鍛方法無法制造,而采用惰性霧化制粉和熱等靜壓、近凈成形等殃代粉末冶金技術后,順利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得了無偏析、高性能產品,其中主閥體直徑近1m,單件重量超過了900kg。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總之,現代粉末冶金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各類材料性能的潛力,它是制取各種高性能材料和極限條件下工作材料的十分有效的途徑,從而保證或促進了一系列高新技術的發展。粉末冶金的未來是美好的,前景是坎坷的,讓藍鑄與你攜手走向美好跨越坎坷!!!
發布時間:
2016
-
12
-
01
瀏覽次數:56
“先進制造與3D打印”成為國務院“國課”第一課“(3D打印)只要解決開發階段,就能讓中國制造業前進5年到10年”3D打印技術是增材制造的一種。打印機在設計文件指令下,將粉末或液態材料層層固化“打印”成三維物體。相比于延續了千百年的等材制造(如模具澆鑄)與減材制造(如木材刨磨),無浪費、無人工、無污染、低出錯率的3D打印技術30多年前剛出現在美國就受到關注,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成熟更是炙手可熱,美國、日本、歐盟均在工業計劃中點名3D打印,甚至不少人將其冠以“第三次工業革命最具標志性的生產工具”。8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了主題為“先進制造與3D打印”的國務院第一次專題講座,稱贊3D打印為中國制造業代表性“顛覆性技術”。在此之前,中國已將3D打印與制造業領域的結合提上日程:2013年,3D打印首次入選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造領域2014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2015年《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與《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使3D打印成為國家制造業產業升級戰略的一部分。據講座的主講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向《商業周刊/中文版》記者回憶,那天,他與李克強總理分坐在橢圓形會議桌的兩端。李克強兩次打斷講座,先是詳細詢問了增材制造的歷史,然后追問“互聯網+制造”與“制造+互聯網”區別。盧秉恒解釋,“等材制造”如鑄鍛焊,在制造過程中重...
發布時間:
2016
-
11
-
30
瀏覽次數: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