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鋰(Mg-Li)合金在196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NASA即開發應用于航天工業零件上;當時的土星五號(Saturn-V)宇宙飛船上的計算機外殼、儀表框架及其外殼等已使用LA141A鎂鋰合金,其他如火箭、武器上也有應用之實例,故早期Mg-Li 合金主要是在航天與軍事方面的應用。然因高Li含量合金價格高與耐蝕性有待改善的原因,使得Mg-Li合金的發展停滯下來。近年來因為熔煉與表面處理技術之精進,加上3C產品的應用潛力顯現,使得Mg-Li 合金再次受到高度的矚目。 【鎂鋰合金的基本結構與性質】在鎂金屬中添加密度僅有0.534g/cm3的鋰元素可形成鎂鋰(Mg-Li)合金,是目前結構金屬材料中密度較低者,其比重介于1.3~1.6,較一般鎂合金的1.8更低,約為鋁合金(比重2.7)之半。因其結構已改變,與已知的鎂合金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此材料除超輕量(低密度)之外,其具有高比剛性、高比強度之特性,而較大的特色為可常溫塑性加工成型,應用軋延、沖壓等技術大量生產,不必局限于現有的鎂合金壓鑄的成型方式。 鎂原子序具有六方較密堆積(Hexagonal Close-packed, HCP)晶體結構;而鋰原子為體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 BCC)原子結構。鎂與鋰可形成α相HCP結構)、β相(BCC結構)以及α+β兩相共存組織(HCP與BCC之雙相結構)。鎂中所含鋰之重量百分率小于...
發布時間:
2017
-
01
-
15
瀏覽次數:279
第一壓鑄網與普通模具材料相比,合金模具材料具有更加優異的熱性能,可使模具中熱量的傳輸更為高效。在提高制品質量、縮短制品生產周期以及簡化模具冷卻水道維護等方面,高導熱的合金模具材料都發揮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衡量合金模具材料熱性能的三個重要指標包括:熱傳導率、熱擴散率和熱傳導效率(即熱傳導率與熱擴散率平方根之比)。高的熱傳導率可以使材料能夠在單位時間內穩定地轉移更多的熱量;高的熱擴散率能夠令模具在溫度改變時能很快達到熱平衡,并能更快速地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熱傳導效率用來表示材料從高溫物體向其接觸的低溫物體傳熱的即時效率。 在制品的成型加工過程中,合金材料的熱性能會對模具中熱傳遞過程的各階段產生影響。在將模具加熱達到加工溫度的階段,優異的熱擴散能力能夠使合金模具迅速建立熱平衡,成型過程即將開始。在將熱熔料注射進入模具并使其冷卻的階段,較高的熱傳導效率意味著模具開始迅速而高效地將熱量從熔料中傳出;高熱擴散率有利于模具迅速達到熱平衡狀態,并使模具各處的溫度保持一致;一旦達到平衡狀態,熱傳導率將決定熱量從熔料傳出直至塑件達到預期的脫模溫度所需的時間。在開模、脫模以及合模各階段,高熱擴散率能夠促使模具維持平衡點溫度。 高導熱合金模具利于兩類主要聚合物(半結晶聚合物和無定型聚合物)的加工成型,并顯著減少冷卻時間。另外對幾乎所有的塑料原料而言,高導熱合金模具都能夠幫助加...
發布時間:
2017
-
01
-
15
瀏覽次數:75
超級貝氏體鋼被融入裝甲戰斗車輛的貼花裝甲,例如,英國陸軍“獵狐犬”裝甲車。 導讀:美國“陸軍技術”網站近日發表了貝勒奈西?貝克的文章:Super bainite steel – perfection in impenetrability。文章稱,英國國防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控制溫度使普通鋼鐵變成了堅不可摧的超級貝氏體鋼,而且生產成本低廉,所生產的超級貝氏體鋼具有極強的彈道防御能力,是制造裝甲的優異材料。文章詳細介紹了超級貝氏體鋼的研究進展。文章編譯如下: 雖然陶瓷、智能材料和累積制造已經占據了較近軍事材料創新的頭條,但是金屬合金一直在悄然演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防護性能。合金鋼的一種新形式稱為“超級貝氏體”(super bainite),塔塔鋼鐵公司已經獲得授權在其車輛開發項目中使用它,而且有小孔的合金鋼彈道防護性能更好。 超級貝氏體聽起來象是來自一本漫畫書,確實,鑒于其強度和裝甲屬性,“金剛狼”(Wolverine)可能也要考慮升級其增強型埃德曼合金(Adamantium)骨骼和爪子。因為即使是金剛狼也會對采用超級貝氏體裝甲的坦克三思而后行,所以超級貝氏體裝甲為裝甲車輛提供了一種新型、超強、負擔得起的彈道防護。 在其超強的繼任者到來之前,普通的貝氏體相鋼的命名來自美國化學家埃德加?C?貝恩(Edgar C. Bain),他與E?S?達文波特(E....
發布時間:
2017
-
01
-
15
瀏覽次數:87
發布時間:
2017
-
01
-
15
瀏覽次數:81